新垣銳東京心臟 地鐵的浴衣




爆重慶希爾頓涉黑 揭秘地產富豪的發家史


  希爾頓昨日就重慶希爾頓被責令停業整頓發表聲明稱,希爾頓全球一貫嚴格遵守中國各項法律、法規,並一直積極配合政府工作。鑽石王朝俱樂部屬獨立經營的場所,與希爾頓酒店運營無任何關聯。當前希爾頓全力配合且等待相關政府部門公佈最終調查結果。

  《第一財經日報》調查獲悉,外資酒店品牌進軍中國市場一般有三大模式:第一種是全資投資並管理,比如香格里拉、宜必思;第二種則是參股並管理,比如上海半島酒店;第三種則是酒店品牌方純粹管理,不參與任何投資,所有投資由業主方承擔。前兩者需要品牌方有巨大資金投入,如香格里拉有地產公司背景。所以大多數外資酒店集團都採取第三種模式,比如希爾頓。

  雖然第三種模式為輕資產模式,但也非常容易生成管理方與業主方矛盾,由於「掌錢者」強勢,所以外資酒店方常常被看作是「為業主打工」的,幾乎沒有太多話語權。

  希爾頓當年撤離深圳和南京,都因遇到強勢業主方。而新天地豪華酒店的根本問題也在於此,羅康瑞兄弟二人成為業主後,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因素下,沒有參股和話語權的希爾頓被羅嘉瑞麾下的朗廷酒店替換。

  資料顯示,重慶希爾頓酒店全資隸屬於當地地產商重慶慶隆屋業發展有限公司。有業內人士指出,作為管理方,希爾頓不會對業主方涉黃涉黑一無所知,但由於業主方強勢,所以即便希爾頓不希望發生此事,也無能為力。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為了更好地合作,不少酒店集團採取「一攬子」與一個背景誠信且頗具實力的大業主合作數個酒店,比如洲際與綠地集團,雅高與蘇寧、萬達等都有數個合作項目,以對管理方有所保障。另一種方式是與綜合高端商業業主方合作,如昨天開業的浦東麗嘉酒店選擇了新鴻基,除酒店外,一併引入PRADA、LV、阿瑪尼等眾多奢侈品品牌店,以奢侈商品加豪華酒店模式合作。麗嘉方面表示,今後也會更多考慮此種綜合模式,接下來即將在香港地區開業的麗嘉也是與新鴻基合作的綜合業態。

  相對而言,希爾頓在華合作業主方比較零散,很少有「一攬子」模式,也基本沒有與豪華商業結合的綜合模式。一旦業主方誠信或專業度等發生問題,希爾頓將連帶受累。

  相關資料顯示,重慶希爾頓業主方公司最早誕生於1993年,在投資建設希爾頓大廈之前,業績並不多見。僅是在完成第一個項目慶隆花園後,才開始於1997年運作希爾頓大廈的修建,並在1998年與希爾頓簽署合作協議。

  希爾頓(Hilton,Conrad 1887~1979),美國旅館業巨頭,人稱旅店帝王。1887年生於美國新墨西哥州,曾控制美國經濟的十大財閥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服過兵役,並被派往歐洲戰場,戰後退伍,之後經營旅館業。並在1919年創建第一家“希爾頓酒店”。希爾頓經營旅館業的座右銘是:“你今天對客人微笑了嗎?”這也是他所著的《賓至如歸》一書的核心內容。希爾頓的“旅店帝國”已伸延到全世界,資產發展為數十億美元。





  王石——玉米販子

  名片:萬科董事長

  綽號:立地太歲

  史前檔案:軍人出身,1984年下海辦企業,1988年企業更名萬科。

  報載:

  原籍安徽,1951年出生於廣西柳州。在新疆做了5年汽車兵,轉業後在蘭州做了1年的工人。由於其父在柳州鐵路局當領導,王石得以進入蘭州鐵道學院當了工農兵大學生,讀給排水專業。畢業後進入廣東省經貿委做經濟情報研究工作。1984年左右他下海創業,組建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1988年更名為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風傳:

  其一、王石1980年代初期到深圳發展。令他人吃驚的是,王石的第一桶金是靠做飼料仲介商,通過倒賣玉米得來的,這讓他賺了300萬元;其二、王石用倒玉米賺來的錢開辦了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經營從日本進口的電器、儀器產品,同時還搞服裝廠、手錶廠、飲料廠、印刷廠、手飾廠等等。用王石的話來說,“就是除了黃賭毒、軍火不做之外,基本萬科都涉及到了。”

  出身影響:軍人出身,為人果斷,80年代初期即敢於下海,操盤萬科也多次表現出敢於決斷的氣魄。

  點評:一個大老闆,卻過著戲劇般的人生。


  任志強——軍隊戰士

  名片:北京市華遠集團總裁

  綽號:混世魔王

  史前檔案:軍人出身,1984年進入北京華遠,從此發跡。

  報載:

  山東掖縣人,1951年3月出生。1969年1月到陜西省延安縣馮莊公社插隊,同年參軍入伍,歷任戰士、排長、連長、參謀,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含集體功)六次,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曾當選為西城區人大代表,現任北京市政協委員。還分別在多個社團組織、大學等機構任顧問、理事、兼職教授、副主席等職務。

  風傳:

  任志強在剛轉業時,開辦公司時就想著怎麼賺錢,他說:“剛開始,我們早晨四點多要炸油餅,晚上11點關門後才開始算賬,可那麼多錢數著數著就睡著了。一個油餅六分錢,一碗糖漿才三分錢,我們收來的全是一分一分的,你得把錢摞成一摞兒,排一桌子去數。”

  出身影響:多年軍旅生涯,養成了雷厲風行、出言直率的性格。

  點評:任志強說話非常坦白直率,不愧是軍人出身。



  潘石屹——磚廠廠長

  名片:SOHO中國董事長

  綽號:笑面虎

  史前檔案:國家幹部出身,1989年左右跟從馮侖在海南炒地產,1992年左右進軍北京,從此發跡。

  報載:

  1963年生,甘肅天水人,在“黃土高坡”的農村度過了小學、中學。恢復高考後,潘石屹考上石油管道學院。1984年,他畢業後被分派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經濟改革研究室工作,1987年辭職下海,轉戰深圳、海南,最後在北京走上“星”路。

  風傳:

  其一,當初潘石屹辭職離開北京去深圳時,把自己所有家當變賣了,也只有八十多元錢;其二,他曾經在深圳一家諮詢公司工作過,天氣酷熱,語言不通,還經常加班加點,非常壓抑;其三,他在海南擔任過磚廠廠長,手下有300個民工。那時因為刮颱風,所有工程都停工,民工在挨餓著,他就自己掏錢出來為民工買米,吃了一袋再買一袋。

  出身影響:在海南闖蕩的生活鍛鍊了他的“抗擊打能力”,所以現在任罵不怒。

  點評:有人傾慕老潘的金錢,也有人傾慕老潘的幽默和胸懷,但應該不會有人傾慕老潘的形象。



  孟曉蘇——中南海官員

  名片:中房集團董事長

  綽號:雙槍將

  史前檔案:官員出身,據說曾擔任過萬里委員長的秘書。1991年進入中國房地產開發總公司擔任總經理。

  報載:

  孟曉蘇是共和國同齡人,祖籍山東,出生於蘇州,長于北京。1968年中學畢業後,成為北京吉普汽車廠的普通工人。1977年參加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學中文系。之後的工作歷程中,他師從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蕭灼基,並相繼取得了經濟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

  1982年孟曉蘇大學畢業後,被選入新聞局工作,1983年進入國務院工作。1988年起,他先後擔任了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副局長、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副局長等職務,1991年調往中國房地產開發總公司擔任總經理,從此開始了房地產開發的工作生涯。

  風傳: 孟曉蘇絕大部分的論文都是從子夜2點之後開始寫的,幾十年如一日。他在中房集團的寫作習慣的形成與中南海的工作經歷極為密切,所有文件都自己動手,從不用秘書。10多年來,他撰寫和主編了10本房地產業著作,發表了180多篇論文。

  出身影響:在官場摸爬滾打多年,到商場自然遊刃有餘。

  點評:在官場和商場都有如此成就,還能說什麼呢?



  李長山——鐵匠舖學徒

  名片:太合環球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

  綽號:撲天雕

  史前檔案:官員出身,人生經歷非常豐富。

  報載:

  李長山1951年生於河北玉田。下過鄉,當過農民,做過鐵匠舖學徒,當過兵,擔任過新聞記者,也做過政府官員。曾任秦皇島市城建局辦公室主任、秦皇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外資企業管理局局長、秦皇島市開發區進出口公司總經理、秦皇島市開發區科技開發總公司董事長等一系列官職。1992年棄官下海,開始涉足房地產業。1997年加盟太合集團,主持過北京歐陸經典、時代莊園、太合嘉園、太合國際友誼村等多個大型項目的開發與經營。

  風傳:

  其一、李長山18歲不到,就已經成了下鄉知青,一個農民要吃的苦,他沒少吃一點兒,當時鐵匠的工分多,李長山就想辦法當了一名鐵匠的學徒;其二、1969 年,他被送進唐山《勞動日報》舉辦的一個“土記者學習班”學習。機會加勤奮,使李長山參與采寫的文章在《光明日報》的顯著位置全文刊出,並引起唐山地區的轟動,也改變了他的命運。

  出身影響:官場歷練很豐富,讓他在房地產界也如魚得水。

  點評:人生有很多機會,就看能不能抓住最好的一次。



  朱孟依——包工頭出身

  名片:合生創展董事局主席

  綽號:入雲龍

  史前檔案:包工頭出身,1992年創辦合生創展集團,從此發跡。

  報載:

  朱孟依是廣東豐順縣人,早在1980年代中前期,20歲出頭的他就已成為鎮上的一個包工頭。朱孟依看到鎮上很多人在開商鋪,就去找鎮政府,表示願意幫助建設商業街,回報只要業主租金分成。把開發與經營捆綁在一起進行策劃,從這開始,朱孟依事實上已經成為了原始的地產開發商,這也讓他挖到了事業上的第一桶金。朱孟依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來到香港,並順利獲得香港永久居住證,1992年他與張榮芳、陸維璣夫婦一起在香港創辦了合生創展集團。

  風傳:

  其一、朱孟依以低廉價格搶先在當時尚屬偏僻的廣州天河區購買到大批農田,令合生創展僅土地資產在此後幾年即以數倍乃至10倍以上的級別增長。但也有傳聞說,這得益於朱與政府的良好關係,預先獲知

  廣州新城未來發展的方向;其二、朱孟依做事極其低調,生活也不張揚,幾乎不接受記者採訪,在網路上能搜索到他的惟一照片,還是因為合生創展在香港上市必須要提供的那張董事局主席照片。

  出身影響:早年做包工頭時,雖然很年輕,但已經具備商業房地產的操盤意識,所以後來成大業只能說是順理成章。

  點評:也許哪天朱老闆與我們在路上擦肩而過,我們卻懵然不知。




  曾偉——早年銀行高管

  名片:棕櫚泉國際公寓董事長

  綽號:神算子

  史前檔案:銀行高層出身,1996年涉足房地產。

  報載:

  1988 年,學農業經濟的曾偉時年26歲,他從四川某國家單位辭職,來到了海南。在海南,他先後在省政府、省人民銀行工作過。30歲時候,曾偉已經成為了招商銀行總行行長助理,但出乎所有人的意外,一年後,他放棄了這個令人羨慕的職位,決定下海,開始了他從商的生涯。剛開始曾偉做了一家投資銀行,但據說他的第一桶金卻是1996年涉足房地產時賺取的。不過,直到曾偉開發了北京棕櫚泉國際公寓這一高檔項目,他才廣為業界所知曉。

  風傳:

  其一、曾偉年輕氣盛時的理想是當個縣委書記,但他在四川卻感到無法施展抱負,也陷入一個人生的低谷,於是他去了海南;其二、他辭官下海後,在美國談判收購企業時認識了後來的太太妮可———那時妮可已經獲得了美國國籍並打算在美國長期居祝據說認識的起因是因為找洗手間,曾偉則一開始就認準了妮可是理想中難得的伴侶。其三、曾偉一心要在公寓裏打造出有五星級酒店的大堂,因此他每到國外高

  檔酒店,就拿出隨身攜帶的電子測量尺蹲下來測量數據,也不怕別人納悶的目光。

  出身影響:在四川工作時已經表現出超前的意識,所以他下海;做房地產後,他也搶在多數人之前開發高檔公寓。

  點評:堅持自己的信念,往往會取得成功。


  張雷——一張白紙

  名片:當代集團總裁

  綽號:鐵面孔目

  史前檔案:國家幹部出身,1995年起涉足房地產。

  報載:

  張雷1962年生於北京,1988年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專業),1989年至1995年任職于某國家保密機關。1995年起先後擔任北京中際房地產公司總經理、北京當代城市房地產公司總經理,北京當代鴻運房地產公司董事長、北京當代投資集團總裁等職務。近幾年被列入福布斯內地百富榜。

  風傳:

  或許因為下海前任職于某國家保密機關的緣故,張雷早期的傳聞極少,幾乎沒有在各媒體上出現過,那就留下一段空白傳聞史吧。

  出身影響:讀法律專業,幹保密工作,自然不習慣張揚,所以為人低調。

  點評:名氣與個人資產實力頗不對稱,為人低調沉穩。


  張力——公務員出身

  名片:富力集團董事長

  綽號:豹子頭

  史前檔案:公務員出身,1993年左右和李思廉創立富力集團,從此發跡。

  報載:

  張力1973年參加工作,從工人做起,後來在廣州郊區二輕局做團委副書記。1986年,張力任花園村酒店總經理。不久又被借調去籌建白雲區政府辦公樓。這段時間裏,張力發現自己做生意的秉賦。於是1988年,張力決定辭去公務員工作。最初他是做裝修,後來才和香港人李思廉合作創辦富力集團。

  風傳:

  其一、張力剛開始主要是搞裝修,從接小工程起步,斷斷續續做了5年時間,積累了二三百萬元左右;其二、1993年左右,他和李思廉一共投資2000萬元,組建了廣州天力地產公司,即富力集團的前身,從此開始了長達10多年的合作。因為資金有限,他們剛開始時候主要以郊區或者城郊結合部地帶的樓盤為主,多是廉價的宅張力——公務員出身基地和市區舊廠房的拆遷地塊。

  出身影響:在做公務員時即發現了做生意的稟賦,做地產時眼光獨到。

  點評:縱觀其經歷,有點時勢造英雄的味道。


  黃如論——小買賣人

  名片:世紀金源投資集團董事長

  綽號:急先鋒

  史前檔案:福建小本生意人出身,1991年起投資房地產業,從此發跡。

  報載:

  黃如論出生於福建農村,他35歲之前一直在家鄉做小買賣。1986年,黃如論隻身前往菲律賓淘金。1991年帶著從國外賺回的第一桶金,回福建開始投資房地產,很快發展成為福建最大的私營房地產商。1990年末,黃如論將重心轉向北京市場,他開發的樓盤有個特點,就是基本都利用自有資金,極少從銀行貸款,並多采用現樓銷售的方式。

  風傳:

  其一、黃如論自稱1991年回國前賺取第一桶金的數目不超過千萬;其二、黃如論低調、生活簡樸,在福州的辦公室僅25平方米,沒有豪華裝飾;其三、有人稱黃如論才是真正的大佬,僅憑他深不見底的資金量,足以讓人對他的來頭、背景等方面進行天馬行空的臆測。其四、據說每逢大項目開張,黃如論都會請來佛界著名人士,舉行一場旨在祈求財富、祈求順利、祈求平安的大型佛事,所有中層以上員工必須參加活動。

  出身影響:出身農村,宗族觀念很強。很多集團要職都交給親屬,公司股份很少分給外人,對外人主要採用福利和房子來吸引。

  點評:深不可測的大老闆,不張揚、無負面報道。


  馮侖——牟其中第一幕僚

  名片:萬通董事局主席

  綽號:神機軍師

  史前檔案:講師出身,做過官員,擔任過牟其中幕僚。1991年創建萬通,從此發跡。

  報載:

  1959年生於陜西西安,1982年畢業于西北大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4年畢業于中共中央黨校,獲法學碩士學位。曾在中央黨校、國家體改委、武漢市經委和海南省委任職,從事理論研究及企業策劃、經營、組織、管理工作。1991年領導創立了萬通公司。

  風傳:

  其一,1988年,馮侖在海口將1萬台彩電批文遞給某外貿公司老總———這批文是國務院體改所提供給馮侖的“費用”,交換來了30萬元,他用這筆錢建起了海南體制改革研究所。其二,1989年因政治原因體改所解散,馮侖也“失業”了幾個月。此後,他投靠了當時聞名全國的南德集團老總牟其中,最初擔任政務秘書,月薪250元。一年後,馮侖成為牟其中的第一副手,工資也漲到850元,但馮侖很快體會到家族企業的弊端,于1991年離開牟其中。其三,1991 年,馮侖用3萬元從某信託公司換來了500萬元投資,緊接著從銀行貸來1500萬元,開始了房地產經歷,很快就挖到第一桶金。其四,1992年起萬通進軍北京,馮侖和潘石屹在北京保利大廈一起吃住達三年之久。後來萬通係六兄弟因為在公司發展策略上意見相左而“離婚”,分家時,馮侖對潘石屹說:“我要罵你三個月,罵完之後就說你好話。”作為補償,馮侖允許潘石屹把萬通的成功都歸到自己身上。

  出身影響:講師出身,精於理論,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點評:馮侖歷練之豐,令人嘆為觀止,再加上他一直保持豁達的心態,想不成功比成功還難.


  鄧智仁——討債先生

  名片:目前不詳

  綽號:險道神

  史前檔案:香港皇家警察出身,1984年和別人合作創辦香港利達行,開始了他的房地產代理生涯。

  報載:

  1950年左右出生於香港一個公務員家庭,中學畢業後進入香港皇家警察隊伍。在多年的經商生涯中,做過進出口、服裝生意,也從事過金融期貨,但據說最令他玩味和自嘲的莫過於替別人討債。

  鄧智仁創辦的香港利達行規範整個香港房地產代理行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房地產代理佣金制度、從業規範和管理理念。因此有人說他建立了香港房地產代理行業的遊戲規則。

  鄧智仁1992年底投資北京玫瑰園,開始了為期10年的個人北京發展史。這是一齣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生大戲,既有被玫瑰園拖垮的失敗,也有代理萬通新世界的巨大成功,期間夾雜著自身發展的幾上幾下,直到2003年他終於退出江湖,聽說一度隱居於成都。

  風傳:

  鄧智仁曾不無淒涼地自嘲:自己是一個太有良心的人了。有人問起他怎麼看待“玫瑰園”這滑鐵盧之役的原因時,他斬釘截鐵地說:“腐敗。”

  出身影響:來自香港,很不適應大陸房地產市場的“潛規則”,最後敗走麥城。

  點評:鄧智仁是北京樓市的一個另類,他的特立獨行和唯我獨尊,讓他在京城地產界顯得鶴立雞群。


  劉博——文學青年

  名片:北京依蓮軒房地產公司董事總經理

  綽號:一丈青

  史前檔案:《散文選刊》編輯出身。1988年投身商界。

  報載:

  劉博曾經是一個虔誠的文學女青年,擔任《散文選刊》的編輯工作。她想寫出有份量的作品,成為大作家,但每週只上兩天班的閒適生活讓她感到缺乏生活的底蘊。於是在1988年,劉博完成了近乎顛覆性的轉變。

  她從鄭州亞細亞商場公關部經理的職位起步,策劃了名震一時的、被視為領導中國商業零售業革命的“亞細亞”現象。接著擔任海南三聯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海南中城房地產公司投資部部長、海南博雅旅業開發有限房地產公司董事長等職務,最後進軍北京。

  風傳:

  其一,1988年,劉博看到鄭州亞細亞商場招聘公關部經理,便去應聘,在極其缺乏參考文章情況下,在一個星期內寫下平生第一份策劃文案,獲得賞識,被要求在一個星期內辦好原單位的離職手續前來上班。其二,由於出現種種謠言,迫使劉博離開了亞細亞,加盟一家地產公司,以堅韌的毅力為公司完成項目,據說賺了1億多元,但公司沒有兌付許諾的酬勞,於是她開始謀劃自己創業。

  出身影響:由於多年“文人生涯”的影響,所以注重策劃,行銷大打文化牌。

  點評:她的思維似乎一直走在時代的前沿。


  房超——電廠科長

  名片:北京國華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綽號:鎮三山

  史前檔案:國有企業負責人出身,開發“華貿中心”讓他成為地產界焦點人物。

  報載:

  房超1955年生,自1979年起,歷任山東萊蕪發電廠科長、副廠長。曾任北京西單賽特商城董事長、山東魯能集團公司總經理、山東電力多種產業管理局局長、國家電力公司中興總公司副總經理等職務。他作為魯能集團切入地產行業的先鋒,開發了西單國際大廈(西單賽特),那獨闢蹊徑的開發模式給京城地產業帶來的啟示至今餘音未絕,但他真正成為業界焦點似乎應該歸功於開發“華貿中心”。

  風傳:

  任志強談起當年的搭檔房超時回憶:房總在跟我們第一次合作的時候,工資很低,就因為當時魯能是按照國有企業的方法來進行管理的。他那個時候一個月只有幾百塊錢,後來也就是一兩千塊錢,非常非常低的。我們作為股東,提議要給他們的經營成果給予獎勵,實際上他們也沒有敢拿這獎勵的幾萬塊錢。

  出身影響:國企大老總出身,辦事大氣,有魄力,敢於挑戰國貿。

  點評:被稱為CBD黑馬,但事實上房超也算是地產界的老一輩人物了。


  張寶全——昔日木匠

  名片:今典集團董事長

  綽號:及時雨

  史前檔案:軍人出身,1990年代初期創辦今典集團,從此發跡。

  報載:

  張寶全從事過很多職業,包括下過鄉、當過木匠等等。1976年底,他參軍入伍,1984年任戰地記者隨部隊上過老山前線,1988年轉業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著名導演謝飛是他的班主任。1992年他來到深圳,打算在深圳發展。後又到了海南,在這裡,張寶全得到某金融企業的賞識,他也因此創建了房地產公司和海運公司,並通過海運挖到自己第一桶金。

  風傳:

  其一、張寶全號稱京城裏書法寫得最好的地產老總,是中國作協、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但他父親是江輪船長,母親是普通工人,家有兄弟姐妹6人,在他的成長環境裏,很難發現商人或文人的早期教育的影子;其二、以短髮形象深入人心的張寶全在就讀電影學院期間曾經留過長髮;其三、1992年4月,他來到深圳,住在沒有空調的招待所裏,曾計劃在朋友工廠裏打工,要求月薪1000元,但朋友以“你是個文人不合適”為由拒絕;其四、他在海南註冊了一個公司,就他一個人,身兼秘書、打字員、老闆等多個角色,有人說這是典型的“皮包公司”。

  出身影響:由於多年“文人生涯”的影響,所以注重策劃,在行銷上大打文化牌。

  點評:從點點滴滴能看出他是很精明的一個人。


  沈琳——海外來客

  名片:泰禾(香港)集團董事副總裁

  史前檔案:有海外生活工作背景。2004年中期操盤“運河岸上的院子”,從此廣為人知。

  報載:

  沈琳有香港、海外的生活和工作經歷。她才二十齣頭,就敢於在股市裏大量溢價收購“原始股”並從中獲利,初顯商業天賦。少年得志,二十多歲便擔任集團副總裁,短短幾年間成功地主持開發多個項目,奠定“江湖”地位。

  風傳:

  其一、沈琳像其他女人一樣,會買大量漂亮的衣服,會追求時尚甚至引領時尚。她愛用“Celine”、“S-Ferragamo”這兩個國際頂級名牌;其二、沈琳喜歡研究《易經》,具有傳承民族文化的深深責任感與使命感。同時她也寫得一手漂亮文章,聽說她的隨筆小散文清麗精緻。

  出身影響:既是文化人,也是精緻女子,所以就有了“運河岸上的院子”這個案名和經營理念。

  點評:女性,而且這麼年輕。

  孫宏斌——來自獄中的人

  名片:順馳集團最大股東,融創集團董事長

  綽號:拼命三郎

  史前檔案:1988年,山西人孫宏斌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後進入聯想,很快成為聯想企業發展部主管,分管聯想北京以外的所有業務,其時,楊元慶僅是聯想的一名工程師。

  報載:

  1990 年,孫宏斌被認為有從聯想獨立出去的企圖,他也與柳傳志產生了直接衝突。不久孫被拘捕入獄,1992年被法院以“挪用公款13萬元”的罪名判處5年有期徒刑。1994年3月刑滿釋放,不久,在聯想的支援下,他創辦了順馳公司,從此走上成為一代地產梟雄的道路。2003年10月,海澱區法院撤消當年的判決,改判孫宏斌無罪。有報道稱孫宏斌評論這事情時說:“那是一段痛苦的經歷,但如果沒有這件事,也就沒有我和順馳的現在與未來。”

  風傳:

  其一、據說柳傳志在孫宏斌被拘捕前,曾給孫“改正”的機會,但孫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想法;其二、孫宏斌在94年出獄前後,請柳傳志吃飯,並向柳傳志承認自己當年思想不成熟;其三、柳傳志對孫宏斌的評價是:“坐了4年牢,還沒有沉淪,態度還很積極,年輕人能這樣很不容易。”因此,他對孫說:“我從來不說誰是我的朋友,但是你可以告訴別人你是我朋友。”

  出身影響:早在聯想時就特立獨行,而牢獄之災更磨練了他的意志,所以就有了順馳的“瘋狂”。

  點評:青衫磊落險峰行,長風破浪會有時。


  謝強——報人出身

  名片:天津富力董事長

  綽號:聖手書生

  史前檔案:報人出身,1995年底進入商界,被稱為地產界“儒商”。

  報載:

  謝強1957年生於西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作為著名報人,曾出任過多家報刊的副總編輯、總編輯等要職。出版多本專著,其中散文集《大路朝天》獲全國首屆“冰心散文獎”。謝強在下海南的日子裏,曾參與創辦了《證券時報》等數份報刊,全面主持過《海南日報》海外版和《海外時報》的工作,甚至曾擔任了兩年海南省常務副省長的秘書。

  風傳:

  其一、年輕時代的謝強立志成為一個知名作家或編輯,湖南作家韓少功是其進入中國作家協會的介紹人之一;其二、1995年底,謝強的老父親生病住院,而他身上僅有5000塊錢。謝強在後來描述了面對臥在病床上的父親的心態:“我反復問自己,寫小說你超不過賈平凹,當記者你趕不上范長江,不賺錢以後怎麼辦呢?思前想後掂量再三,一咬牙一跺腳,我下海了。”其三、1999年,珠江老闆朱孟依想請謝強幫助開拓北京市場。謝強提了三個條件:第一,做三年總經理;第二,宣傳形式必須符合北京的房地產;第三,開發必須適應北京本土化。朱老闆全都答應了。

  出身影響:為人處世,操盤手法,都帶有深深的文人“烙穎。

  點評:從商,對得起老闆;做文,對得起自己。


  沈曉峰——餐館老闆

  名片:金三元集團董事長

  綽號:錦豹子

  史前檔案:開飯店出身,2002年,投資建設了北京首家產權式度假酒店。

  報載:

  沈曉峰是湖北天門人。金色假日酒店是他開發的一家產權式酒店,位於延慶縣,按照四星酒店標準建成,這也是在北京地區開發的第一家產權式酒店。

  風傳:

  其一、1994年前後,沈曉峰開辦了“金三元酒家”———一家面積僅有300平方米的小餐館。創辦初期,經歷了許多挫折,最慘澹的一天僅有10元的收入;其二、沈曉峰和父親經過長期的查資料研究,進行了上百次的實驗,發明瞭中國餐飲史上的第一道專利菜“扒豬臉”。緊接著,通過提高服務標準,讓產品通過了 ISO9002國際品質體系認證,開創了中國中餐企業通過ISO9002之先河。

  出身影響:懷有“餐館情結”,進入地產界後,開發的項目依然跟餐飲有很大關係。

  點評:沈曉峰跨領域運作房地產,也算是一樁奇事。


  梁希森——早年討飯

  名片:山東希森集團董事長

  綽號:菜園子

  史前檔案:包工頭出身,1999年入主北京玫瑰園,自此在地產界一炮走紅。

  報載:

  梁希森幼年曾一度以討飯為生,早年做過鐵匠,並在麵粉廠、裝修隊做過工人。1992年,他組建希森集團。1999年,梁希森以最大債權人的身份,用3.98 億元拍得了陷入困境的北京最大別墅工程玫瑰園———拖垮鄧智仁利達行的項目。傳說他目不識丁,卻通過自身的努力,成功積累並運作著好幾億元的資產。

  風傳:

  其一、梁希森童年只上過一年小學,從小受夠了最刻苦銘心的磨難:曾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曾經浪跡四鄉,謀求生路;為住旅館填一張登記卡,他要求人幫忙;辦完事後需要簽字,他竟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其二、他有一個夢想:造起樓房,讓所有家鄉村民住進去。拆了老房子,節約出宅基地面積,用於養殖業,再把農民變成工人,都在這個養殖工廠上班,從而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著村民的生活。

  出身影響梁希森——早年討飯 :早年坎坷的經歷,讓他懷有一顆拯救鄉民的心。

  點評:不管他的“烏托邦夢想”結果如何,他為群眾做出的努力值得尊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